SERVICE PHONE
363050.com发布时间:2025-10-25 21:53:54 点击量:
湘超联赛,湖南足球联赛,湘超赛程,湘超直播,湘超积分榜,湘超球队/湘超联赛为湖南足球迷提供最新赛程、实时比分、积分榜排名、球队信息和直播入口,掌握最新赛事动态,畅享足球激情。秋日的湖湘大地,未成年人的成长画卷正被精心描绘。在常德市石门县第五完全小学的足球场上,孩子们在体育融合课程中锤炼意志;在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中学,乡村少年宫传来非遗技艺的欢声笑语;长沙市雨花区万境小学的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把“静态讲授”转向“动态浸润”……
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,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广泛持续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,通过体教融合探索、传统文化传承、思政教育创新、乡村教育关爱等举措,在湖湘大地厚植文明沃土,让时代新人在滋养中成长。
9月27日,在常德市石门县第五完小足球训练课上,在主教练谢波的指导下,场上小球员们默契配合,传球、抢断、射门、扑救等场面十分激烈。这支来自湖南边远山区小学的足球队,自2016年成立以来获得多个全国冠军,探索出了一条“体教融合,足球育人”之路。

据该校党支部书记、校长侯鹏介绍,体育运动最能塑造人格品格,足球已经成为该校重要的育人路径,通过体教融合,做到学习与踢球两不误。学校曾对2024年174名足球队员学习情况进行统计,其中105名同学成绩优异获得A等次,优秀率达到了60%,获得B等次的同学有33人,足球队员中有68人获得了‘优秀班干部’称号。从石门五小毕业的“小梅西”王奕博,获评2022 年度“新时代湖南好少年”。
同在山区的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中学,是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”,女足曾连续两年夺得县运会冠军,打造“体育强校”亮眼名片,并开展“阳光体育”系列活动,涵盖篮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等球类联赛,为乡村孩子全面成长搭建平台。
目前,全省已建设全国足球特色学校2429所,青少年校园足球全国试点县区8个,省级试点县区18个。此外,还拥有全国篮球特色学校300所、全国排球特色学校50所。体教融合,使得越来越多的湖湘青少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,在运动中强健体魄、锤炼意志,全面健康成长。
在常德市武陵区第一小学的戏曲课堂上,孩子们脸带彩妆身着戏服,在戏曲老师的带领下表演唱段。木雕室内,传出阵阵“沙沙”声,同学们手握刻刀,在桃源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朱德元的指导下,一根根形状各异的小木头逐渐展现出新生命。该校打造了非遗课程体系,涵盖桃绣、木雕、版画、木工、陶艺、戏曲、丝弦、扬琴、古筝、琵琶、茶艺等10余个非遗项目。

常德市武陵区第一小学的戏曲课堂上,孩子们脸带彩妆身着戏服,在戏曲老师的带领下表演唱段。
武陵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宋雨泓介绍,武陵区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,通过进课本、进课堂、进赛场、进项目“四进”举措融入美育教学日常。制定了《武陵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》,指导编创《小学生学唱常德丝弦》《倾听沅澧乡韵》《桃绣湖湘》等特色校本教材,覆盖全区中小学。
“油纸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雨伞,使用历史已有一千多年,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日用伞。”在长沙雨花非遗馆油纸伞制作区,学生们聆听油纸伞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流程。在今年4月,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在长沙举办,一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在这里体验扎染、剪纸、金石拓印、江永女书等十余项湖南非遗技艺,零距离了解湖湘文化,感受非遗魅力。
雨花非遗馆是湖南省级非遗街区示范点,场馆全年360天免费对外开放,同时还积极推动非遗教育普及,在全省率先推出“非遗云课堂”,联合学校打造非遗传承劳动工坊和非遗校本课程,形成“一校一精品、一校一特色”,非遗实践体验课已覆盖全市200多所中小学。

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载体,思政教育如何跳出课本、贴近生活?湖南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上做出了诸多创新。
长沙市雨花区万境小学通过开展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以沉浸式参观、情景式讲解、互动式研讨为核心,让课本上的文字变成可触摸的实物、可聆听的故事、可共鸣的情感。师生们先后走进橘子洲头、雷锋纪念馆、烈士公园、黄兴故居,聆听革命先辈与时代楷模的奉献故事……在老师们的引领下,学生们在红色基地里看展、记录、分享,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与家国情怀悄然融入心灵,实现了“红色铸魂、实践育人、心理滋养”的育人效果。
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打造“第一师范”大思政课,推出沉浸式课堂,依托青年求学旧址,开发“青春课堂”“红色讲堂”,通过角色扮演、文物旧址现场教学,年接待大中小学生超10万人次,与200余所院校共建教育实践基地。
由省委宣传部指导、省教育厅主办的“我是接班人”网络大课堂,运用数字赋能云端课堂,积极探索网络育人的新路径。在湖南,千万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,课堂却从不在教室,而在伟人故里韶山,在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首倡地岳阳,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发生地。“我是接班人”网络大课堂摄制组走遍祖国大地,把课堂“搬”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情景中。截至2025年9月,共制播网络思政大课86堂,先后“打卡”全国近百个红色地标,覆盖全省1000余万中小学生。

十四五期间,湖南累计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3705万元,期间平均按约1.5万元/每所对脱贫县的564所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运转补助,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。
得益于此,湖南各地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,成为乡村孩子们的“精神加油站”,让他们在家乡也能享受到优质、多元的教育资源,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。其中,怀化市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少年宫“田野诗班”的孩子们受邀参加“启航2025—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”。娄底市涟源市湄江镇长春联校刘祥彧、陈嘉豪、龙婷等学生组成“湄江古树名木科学调查小组”,撰写的《探访古树名木,追寻家乡历史——湖南湄江国家地质公园古树名木生存状况调查》获评湖南省第4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。
同时,湖南每年还组织开展“圆梦工程——关爱农村留守儿童”活动,面向村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乡村学校少年宫及基础薄弱的学校,开展青少年“五防”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和科普等活动,2021年至2025年累计开展1300余场次,惠及3万余名留守儿童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